漏电起痕试验机是评估绝缘材料耐电痕化性能的关键设备,广泛应用于电工、新能源、汽车电子等行业。然而,长期使用过程中,设备可能出现电极腐蚀、滴液异常、测试数据偏差等问题,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。本文将针对常见故障进行分析,并提供维修和保养建议,帮助用户延长设备寿命并确保测试可靠性。
一、电极腐蚀与损耗
故障现象
电极表面出现黑色氧化层或凹坑
测试时电流不稳定,起痕路径异常
电极接触不良,导致测试中断
可能原因
材料不耐腐蚀:部分电极采用不锈钢或普通金属,长期接触电解液(如NH₄Cl溶液)易被腐蚀。
电流过大:测试电压过高或样品导电性强,加速电极损耗。
清洁不及时:电极残留电解液结晶,未定期抛光维护。
解决方案
✅ 更换耐腐蚀电极:推荐使用铂金或镀铂电极,抗腐蚀性更强。
✅ 调整测试参数:降低电流或缩短单次测试时间,减少电极损耗。
✅ 定期清洁抛光:用细砂纸(≥800目)或专用清洁布擦拭电极,去除氧化层。
二、滴液不均匀或堵塞
故障现象
滴液速度不稳定,时快时慢
液滴无法正常滴落,测试中断
溶液结晶导致管路堵塞
可能原因
滴液装置污染:长期使用后,溶液残留结晶堵塞针头或硅胶管。
溶液浓度异常:NH₄Cl溶液未按标准配制(如IEC 60112要求0.1%浓度),导致黏度变化。
蠕动泵或电磁阀故障:机械部件老化,供液不稳定。
解决方案
✅ 清洗滴液系统:用去离子水冲洗管路,必要时拆卸针头浸泡清洁。
✅ 检查溶液配比:确保电解液浓度准确,避免杂质混入。
✅ 维护蠕动泵/电磁阀:定期润滑传动部件,更换老化硅胶管。
三、测试数据异常(起痕时间偏差大)
故障现象
相同样品多次测试结果不一致
起痕时间明显偏离标准值
无规律的电痕路径
可能原因
环境湿度影响:实验室湿度过高(>70%),加速电解液扩散。
电极间距误差:电极未严格按标准(如4mm间距)固定,导致电场分布不均。
样品表面污染:灰尘或油脂影响液滴铺展,干扰电痕形成。
解决方案
✅ 控制实验室环境:保持温度(23±2℃)、湿度(50±5%)稳定。
✅ 校准电极位置:使用专用夹具确保电极平行且间距准确。
✅ 清洁样品表面:测试前用酒精擦拭样品,去除污染物。
四、设备报警或自动停机
故障现象
测试过程中设备突然报警
显示屏提示“过流”“短路”等错误
自动断电保护
可能原因
样品击穿短路:绝缘材料失效,电流骤增触发保护机制。
电源或电路故障:稳压电源波动或主板元件损坏。
软件兼容性问题:控制系统与上位机通信异常。
解决方案
✅ 检查样品状态:更换合格样品,避免超负荷测试。
✅ 排查电路问题:用万用表检测电源输出是否稳定,必要时更换保险丝。
✅ 更新软件/驱动:联系厂家升级控制程序,修复系统BUG。
五、预防性维护建议
每日维护:
测试后清洁电极和滴液装置,防止溶液结晶。
检查液位,及时补充新鲜电解液。
每月维护:
校准电压和电流传感器,确保数据准确性。
润滑机械运动部件(如升降导轨)。
年度维护:
委托厂家进行全面检测,更换老化部件(如硅胶管、密封圈)。